2018年的一天,国内一家公司旗下一款手机正进行上市前最后测试,发现电子设备屏幕普遍发蓝,原因是手机偏光片某一化学成分低于生产时设定的下限值。
眼看着手机即将上市发布,作为深圳市三利谱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研发总监、高级工程师的霍丙忠,立刻带领团队连夜排查,最终发现屏幕发蓝的原因与生产线上某一化学工序中化学品浓度的控制有关。
“具体来说,是偏光片在生产的全部过程中,一个化学工序中使用的化学品浓度设置范围不合理。这个浓度的波动影响了偏光片的光学特性,导致了发蓝问题。”霍丙忠说,团队最终重新评估并设定了化学品浓度的合理下限,对生产线的工艺进行了调整,解决了发蓝问题,确保了手机项目按时量产。
从业十二年来,霍丙忠正是这样带领团队一次又一次地挑战技术难题,开发出IPS大视角偏光片、AMOLED用圆偏光片等多种偏光片,并成功将偏光片的厚度从200微米降至69微米。如今,光电已成为偏光片领域的先行者,逐渐在全球市场上占据了一席之地。
“预计今年全年出货量达到2000万套,未来几年我们计划将偏光片厚度降至30微米,并扩大其在车载显示和AR/VR领域的应用。”霍丙忠说。
日常生活中,人们使用的手机屏、电脑屏、电视屏等等,里面都有一个“刚需”零部件,那就是偏光片。
“在液晶显示屏里,液晶会对光起作用,但是它只能对偏振光起作用,而偏光片用于液晶显示屏中,可以将光源转化为偏振光,调整光的偏振方向以控制亮度,实现图像显示。”霍丙忠告诉记者。
霍丙忠是光电学专业背景“科班出身”,2012年7月加入三利谱光电。当时国内偏光片产业尚处于起步阶段,产品多供应于低端市场,全球市场占有率微乎其微。
“早期国内偏光片产品主要供应低端显示屏市场,如电子表和遥控器等等,这些显示屏的光学特性不稳定、可靠性差,且厚度较厚;而大量偏光片的需求集中在手机、电脑等高端领域,这些领域的需求主要由国外厂商供应。”霍丙忠回忆称,“由于产品质量和技术水平限制,当时中国偏光片在全球市场的份额非常低,可能还不到1%。”
尽管早期市场占有率低,但这也代表着巨大的发展的潜在能力和机遇,特别是随着国内产业技术的进步和市场需求的增长。面对这一现状,霍丙忠决心扎根偏光片领域,这一干就是十几年。
经过十几年的发展,三利谱光电从最初生产低端偏光片,如今已能够生产适用于高端TFT(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屏的偏光片,在光学特性上实现了显著提升。
“在全球偏光片市场中,三利谱光电正逐步替代进口产品,提升国产偏光片的市场占有率。今年全年公司预计偏光片出货量约2000万套,相当于可以装配2000万台手机左右,这个出货量相比去年有显著增长,明年可能还会翻倍。”霍丙忠说。
偏光片虽小小一块,但却有着庞大复杂的工艺技术。其难在对偏光片厚度的“拿捏”程度。
2012年左右,市场上的偏光片厚度普遍偏厚,稍显“笨重感”。而随着显示屏向更轻薄的方向发展,偏光片的厚度要一直减薄。
随后,三利谱光电通过技术创新,逐步将偏光片的厚度降低,先是降至120微米,然后进一步降至100微米以下,目前最薄的产品已达到69微米,接近于人的头发丝的厚度。
如何降低厚度?这就需要将薄膜“拉薄”。霍丙忠和记者说,偏光片上的薄膜是构成偏光片的核心部分,这层薄膜通常由特殊的材料制造成,能够吸收或反射除了特定偏振方向以外的所有光线。而这层薄膜的厚度和均匀性对偏光片的厚度和性能至关重要。
霍丙忠表示,一般来说他们要把薄膜拉伸6倍长,这是一个技术挑战,因为薄膜在拉伸过程中容易起皱或断裂,因此如何通过精确控制拉伸过程中的温度、速度和张力,实现薄膜的均匀拉伸十分重要。“想象一下要拉一个保鲜膜,要拉薄、拉均匀,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经过持续研发和技术迭代,团队逐步实现了偏光片厚度的减薄,从最初的200微米降至如今的69微米。
同时,霍丙忠团队还改进了多层膜贴合技术,确保各层薄膜之间贴合得更加平整,提高了产品的可靠性。此外,提高了偏光片的光学性能稳定性,以减少温度和湿度对薄膜厚度和性能的影响。
通过这些技术解决方案,三利谱光电在偏光片领域取得了显著进步,成功提升了其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未来我们还计划把偏光片厚度做得更薄,逐步降低至30微米,以适应更轻薄的显示屏需求。”面向未来,霍丙忠希望可以把偏光片带向更多行业和领域。
“最早我们的偏光片主要是应用在较低端的制造产品上,后来到高端液晶显示屏,未来希望可以应用到车载和AR/VR领域,尤其是在新质生产力领域,我们大家都希望有更多的布局。”霍丙忠表示,目前公司正在开发适用于汽车显示屏的偏光片,特别是可承受90摄氏度高温的产品,预计近期推出。同时,公司还正在开发用于AR和VR领域的偏光片,以减少头显设备的厚度和重量。
在AI领域,为适应AI技术的发展,三利谱光电还将提升偏光片的光利用效率,降低显示屏的能耗,为AI算力“腾出”更多能源。
“我们将会持续投入研发资源,探索新的材料和工艺技术,以保持公司在偏光片领域的技术领头羊。”霍丙忠说。
谈及“追光”十二年历程,霍丙忠认为,扎根十二年时间里,在追求技术创新和突破的过程中,需要有坚持和耐心,因为重大的技术进步往往需要长时间的积累和努力。
“在进入一个行业之前,应该对这个行业进行充分的了解和研究,确保自己对行业的发展的新趋势和挑战有深刻的认识。一旦选择了方向,就应该踏踏实实地在行业内深耕,长期投入,这样才可以在行业中有所作为。我也希望现在的年轻科技工作人员别害怕行业中的竞争和挑战,无论在哪个行业,都需要持续学习和成长,以适应一直在变化的技术和发展需求。”霍丙忠说。